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市场 > 青铜器市场空间广阔 收藏要从小门类入手

青铜器市场空间广阔 收藏要从小门类入手

时间:2016-11-14  来源:未知   作者:guifeng
青铜器市场空间广阔 收藏要从小门类入手
中国古代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成就为一身,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凡热衷收藏青铜器的都是资深藏家,他们认为,青铜器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都彰显着中华民族高超的铸造工艺。

  市场空间广阔

  青铜器是红铜、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明。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青铜器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高超的铸造工艺。青铜器藏家张斌告诉记者,“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都为祭祀用具、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的青铜器有所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1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一件商代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以924万美元成交,不但创下了拍卖纪录,还震惊了国内藏家。2005年中国嘉德拍卖上拍的西周青铜波曲纹双耳盖壶,最终却遭遇了流拍的命运;然而就在当年,一把西周青铜周宜壶却在上海拍出了2640万元的高价;2010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一件中国商代青铜酒器最终以810.4万美元成交,溢价率超过300%。“热衷于青铜器收藏的往往是一些资深的大收藏家或者文博机构,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家对青铜器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认可,其未来空间也会更加广阔。”张斌说。

  针对市场人士对古青铜收藏的看好,某资深鉴定专家却显得比较谨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它在内地市场的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也没有涨起来。上世纪20年代,中国青铜器在欧美市场大受青睐,一些资深藏家不惜重金购买。青铜器出口被我国禁止以后,国际市场青铜器交易量明显下滑。这几年,国外拍卖行对上拍的中国青铜器也要求提供合法来源的证明。这给青铜器收藏带来了不确定性。”

  收藏要从小门类入手

  中国古代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成就为一身,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那么,如何系统地进行青铜器收藏?张斌认为,“收藏青铜器首先是各种器型均有所涉猎,其次是品相是否完好,此外还要看器物上有没有铭文,是不是孤品,是否为皇家用品等。现在,一些藏家开始把聚焦于礼器上的目光转向了青铜兵器和杂器。因为鼎彝尊卣等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很少,且价格昂贵,所以有些小藏家开始收藏兵器、杂器。比如青铜佛像、铜镜等小件在市场上就很受欢迎。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存世量,价格大众化。既可以把玩,又可以鉴赏,还能练眼力。从小件、残件开始涉猎青铜器,也是藏家自我修炼的最佳途径。而且,这些小门类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也能进一步完善青铜器的价格体系。”

  成功收藏青铜器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也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掌握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纹饰特点非常重要。“青铜器的纹饰最常见的是饕餮纹,二里头夏文化青铜器上就有这种神秘的纹饰,商、周两代的纹饰类型最多,既有类似动物的造型,还有类似鸟、凤、人物的造型。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张斌说。

  是否带有铭文是收藏领域对青铜器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张斌告诉记者,“古人认为青铜器非常坚固,可以流传不朽。商、周青铜器中有很多带有铭文,这些文字对于研究历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个别的使用工具刻字的例子,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刻成的铭文,而到了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了。”铭文的时代特点也为青铜器的鉴定提供了有力证据。“收藏青铜器不在于器物的大小,而在于器物上有没有铭文。即便是一件很小的杂器,有铭文也会让它价值连城。凡是带铭文的器物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孤品,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型的东西。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因为藏家对铭文的追逐,也导致了青铜器造假作伪的现象。”

  造假手法“高超”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鼎盛期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分为礼乐器、兵器、杂器,而礼器制作最为精美,代表着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也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以说从未间断。张斌告诉记者,“造假手段包括重新铸造、拼接、假锈伪装,以及伪造青铜器铭文、纹饰等。现在赝品制作越来越难以辨别,造型按照真品图录仿制,以雕塑手法作模,在着色做旧之前,造假者会仔细观察研究图录中真品颜色的细微变化,一层层着色,直到完全逼真地呈现出真品的状态为止。有的造假者甚至还将旧铜器上的锈料直接移植到赝品上,从表面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某青铜器鉴定领域的专家向记者说起了他的有趣经历。“有一次,我和两位同行对一件青铜器做鉴定工作。第一个完成鉴定的同行认为东西是真品,理由是器型和年代的纹饰特征非常清晰。另一位同行在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以后也做出了真品的判断,他认为器物的包浆堪称完美。我仔细观察了很长时间,从器型、纹饰和重量方面来看,这件青铜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对包浆却产生了疑问。从其纹饰上的铜锈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纹饰处包浆色差的细微变化,我认定其锈斑是从其他老铜器锈斑上移植的,这是一件老胎后加工的铜器!原来,这件青铜器上口的破损之处是由其他老铜器的材料加以修补,再经过添加纹饰,铸造、镶嵌、打磨、铜锈移植,这种老胎后加工的工艺可谓登峰造极,欺骗性极高。”

  张斌认为青铜器藏家鉴赏能力普遍不高,他们无心做知识储备,只追求投资收益,从而导致了赝品的大量涌现。“现在高科技作伪手段很‘高明’,针对从其他青铜器上移植锈斑的现象,藏家可以使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器物,天然锈与人工锈最大的区别在于整个器物的状况自然与否。不但要用放大镜看,还要用肉眼仔细观察,从局部到整体。”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gu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