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王晓银

中国画家
王晓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人物画家;1965年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1982年毕业于山丹中学并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6年7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金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甘肃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
中文名
王晓银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5年
毕业院校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职    业
画家
主要成就
中国彩墨骆驼创始人
出生地
甘肃省山丹县
代表作品
《途》《戈壁牧人》《大漠追梦》

艺术简介

播报
编辑
王晓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人物画家;1965年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渗兵国画专业获文束宙嫌体体棕学学士学仔习府位。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金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甘肃请祖良国画院副院长,中国阀盛阿多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船端夜,中国裕固族风重立情人物画主要代表。

艺术经历

播报
编辑
大漠追梦145cm×190cm
上初中时的王晓银,有幸遇到了西北师大毕业分配到山丹中学任教的巨潮先生,成为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第一批成员。对艺术充满渴望和追求的王晓银在闲暇之余足足画了两箱子素描和速写。虽然那时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火候,但却为日后创作裕固风情的画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2年,16岁的王晓银考入西北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在学期间主攻人物画专业,在张阶平、杨国光、李葆竹、魏自强诸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国画的表现规律,无论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等诸种不同的技法,他都运用得极为娴熟。在潜心学习绘画理论和技艺的同时,王晓银始终在考虑自己的艺术定位。当特定场景一旦与自己的生活积累相碰撞,心中不由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怎能不利用手中的笔墨,尽情挥洒这块热土独有的风情,描绘父老乡亲的超拔与坚韧?
王晓银作品
证书

艺术风格

播报
编辑
沙棘红了的时候150cm×210cm
在中国画发展的沧桑历史中,写意画和工笔画在抽象和具象中展现着不同的风格: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国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和种属,以特定的事物为表现对象,通过传统的笔墨和技巧创造出了具有独特艺术图式的实物形象,传达出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念;写意画则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历代画家都在两者之间不断寻找着自己的定位,王晓银先生利用自己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在写意和工笔之间找到自己的黄金分割点,在他的国画中,作品以独有的风格穿越着时空的束缚,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活的场景,被他用画笔锁在了瞬间,变成了一幅幅永恒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思索,形成了情趣十足、韵味无穷、色彩夺目、意境悠远的艺术效果,画面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彩墨裕固

艺术特色

播报
编辑
王晓银先生的河西风情作品,无 一不透出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挚爱情怀:题材上,立足西部地域特色 ,以饱满的热情从生活中汲取 营养 ,以敏锐的观察力充实丰富作品的内涵 ;艺术上,继承传统而又不墨守传统,构成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河西的少数民族,尤其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他更是倾注了少有的热忱。他的裕固风情画工写结合,粗中有细,在淡化线条中深化意境,在 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凸现人物特征 。在他笔下,牧人 的纯朴剽悍 ,骆驼的俏皮可爱 ,无不形神毕肖 ,纵使一只牧羊犬,也憨态可掬,让人油然而生亲近之感。画家人性化的笔触难能可贵,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为我们再现河西父老乡亲生命的执着与顽强。
代表作品《欢乐戈壁行》
然而,对于像王晓银这样的中年画家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美术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在题材的开拓上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表现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营造,不管是河西农村父老乡亲的日常生活,还是别具特色的裕固风情、藏族风情,在他的笔下一一铺展。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夕阳、晨晖、村庄、古老的烽火台,乃至一簇红柳丛、一蓬芨芨草,在他的笔下都有精微的展示。当我们捕捉到戈壁之舟宽厚深情的目光,河西大地的灵光神韵已然融入了画家的血脉之中。与其说是功力的扎实和绘画语言的娴熟,毋宁说更重要的是由于他把艺术与生活、社会的关系摆得很正,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比较稳健。他的艺术继承和延续着人物画古往今来积极反映生活、追求艺术真善美的优秀传统。
戈壁旭日图68cm×120cm

艺术评论

播报
编辑
青年画家王晓银和他的河西风情画
王晓银的河西风情作品,无一不透出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挚爱情怀:题材上,立足西部地域特色,以饱满的热情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以敏锐的观察力充实丰富作品的内涵;艺术上,继承传统而又不墨守传统,构成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河西的少数民族,尤其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他更是倾注了少有的热忱。他的裕固风情画工写结合,粗中有细,在淡化 [1]线条中深化意境,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凸现人物特征。在他笔下,牧人的纯朴剽悍,骆驼的俏皮可爱,无不形神毕肖,纵使一只牧羊犬,也憨态可掬,让人油然而生亲近之感。画家人性化的笔触难能可贵,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为我们再现河西父老乡亲生命的执着与顽强。
王晓银:象骆驼一样乐观通达的艺术家
如果说王晓银用各式各样的骆驼传递不同状态下的情绪姿态只是一种借喻的话,那么他也画过许多的人物图,更直接地传递着对生活的感悟。有工笔重彩人物画, [2]也有写意人物设色,他笔下的人物——多是裕固族人——的生活片断,在谈笑间昂扬的精神面貌与热情的生活态度,与其说是当事人的现状,勿宁说是画家选择的生活姿态。

艺术年表

播报
编辑
1995年
创作工笔画《途》入选文化部社文局主办“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9年
工笔画《红沙棘》获甘肃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庆祝建国5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01年
工笔画《祥云》获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文联主办“西部风情书画作品及陶艺大展”飞天奖。
2002年
工笔画《戈壁熏风》获甘肃省美协主办纪念5.23讲话发表6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04年
作品《戈壁牧人》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庆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书画展”;《草木又一秋》入选中国美
协,中央电视台主办“全国首届电视书画大赛”。
2005年
作品《融》、《岁月》分别入选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省美协主办“全省专业画院美术作品展”。
2006年
担任“甘肃省中国画、油画大奖赛”评委。
2006年
美术作品《大漠追梦》入选由中国美术馆、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共同主办的《西望敦煌——甘肃美术作品进京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8年
美术作品《沙棘红的了时候》获甘肃省文联颁发的甘肃省美术创作“金驼奖”铜奖。
2008年
出版了“风从漠上来”——王晓银中国画作品集,同时由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了个人画展及作品集首
发式。
2008年
由洛阳美术馆主办“王晓银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09年
《秋歌》获甘肃省美协、省文联主办“庆祝建国6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大展”二等奖。
2009年
《秋》获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甘肃省第四届群星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10年
《焉之山下》人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1年
《山里人》获甘肃省群文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2年
《春漫陇原》获纪念“5.23”讲话7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2年
由香港东方艺术中心、中国美网、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主办“豫东三人行——李喜生、索铁生、王晓银国画作品展”。“草原三人行——李鸣泉、索铁生、王晓银国画精品展。”
2013年
由北京卓艺梵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和美西域王晓银国画展”在北京开幕。 [3]
2014年
在台湾参加翰墨文华《艺术镜报》六周年名家作品展
2015年
参加北京“峥嵘岁月 震古烁今”华侨艺术当代名家邀请展 [4]
2016年
参加“一带一路”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
《艺术天成》携书画名家进党校作品展开幕

媒体关注

播报
编辑
西部风情画家王晓银当选甘肃省美协副主席 [1]
新浪财经> 产经>> 正文2010年12月03日 09:31
王晓银作品
北京 2010-11-29(中国商业电讯)--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每一位画家的艺术风格,都无不深深地打上了画家自身的生活背景、个人经验和艺术情感的烙印。王晓银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画家。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王晓银先生的画笔下流淌的是西北的一腔豪迈。裕固风情就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恐怕也有很多人对其比较陌生,但是,在王晓银先生的笔下,这个少数民族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无论是早春、夏日、晚秋和冬至的四季轮回,还是大漠瀚海、草原、戈壁的西部风情,还有画家笔下总也少不了的身着裕固族特有服饰的端庄美丽的妇女、憨厚的汉子等,这种种都被画家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表现了出来。王晓银先生画笔下的人物,带有游牧民族特有的粗犷,但这粗犷中又透着细腻,细腻中蕴含着这个富有悲壮历史色彩的少数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追求。尤其是王晓银先生笔下的骆驼。骆驼是裕固族的主要蓄力之一,也是王晓银先生最喜画的题材。高大、健硕的骆驼,千姿百态,或独自出现,或和人物同时出现。这骆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画家心中的一种表征:千百年来,骆驼陪伴着裕固族人繁衍生息,和这里的人们相依相伴,骆驼身上体现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意志力正是裕固族人所有的。事实上,这种精神和意志又何尝不是画家所拥有和追求的呢! [1]
如果说人们很少了解裕固族,那么,通过王晓银先生的画作,你会看到这个民族的生活场景、服饰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一切你可以想象引申的东西。王晓银先生笔下是裕固族人,是在画家长期坚持不懈地观察、思考、实践、创作中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承载起了画家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传承、生态环境、生存现状的思考和感悟,更是画家对于自身社会责任的清醒认识和担当。
正是由于地处西北,相对落后闭塞的环境在为画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的同时,也为画家自身的发展形成了或深或浅的限制。但是对于王晓银先生来说,无论是烈日炎炎下在大漠戈壁追逐观察骆驼,还是深入裕固族的生活中心体验民情生态,其对于西北的热爱是与生俱来不曾改变的,因此他能够在不断努力地突破环境、自身局限的情况下继续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谨以此恭贺王晓银先生当选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
王晓银对话博宝艺术家网
博宝艺术网 2011-06-14 15:15:35 作者:黄炎
博宝艺术家网: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艺术是生命状态的反射和映照,作为艺术家怎么诠释这句话?
王晓银: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艺术家积极地将自己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及面貌融入自己的作品,这是对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的反应。艺术本身所表现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但核心的价值是推动艺术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博宝艺术家网:你如何看待传统和当代艺术?
王晓银:传统的是一种根源,是艺术向前进步的根本,更是本名族特色的立足点,本民族的艺术朝哪个方向发展不可能离开传统艺术,这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反思,能成就伟大的艺术成就是站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就像是今天中国出不了油画大师一样,但是国画大师是一定能出来的,这是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感悟而导致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再创造。 博宝艺术家网:思考艺术消费 引导艺术消费 提升大众的艺术消费水平和质量,提升对艺术品的理解?
王晓银:艺术消费更好的解释应该是一种对艺术品消费的态度,艺术本身的定位就不是低层次的活动,在艺术作品还未成熟之前都会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是很高的层次,他是渐进的,慢慢进化的过程,有时候是意识的问题有时候技术的问题。今天的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很难界定艺术层次哪种是低哪种是高,艺术家本身都会积极地让自己的作品更有价值而花费心血。这种价值是非常复杂的复合体,谁都会相对有一个自己的艺术发展脉络。艺术作品要承载艺术内涵,而艺术内涵的深度是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锤炼的,感受生活发掘新的东西,组织整合消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面貌。
王晓银作品
博宝艺术家网:您怎么理解“栗宪庭: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停留在几十年前”这样的评断?王晓银:这种理解是赞同的,中国从文革时期的混乱导致近半个世纪没有对自己本民族的艺术朝哪个方向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这是一种恐慌状态的延续,从完全的闭塞到完全的开放,从事艺术的人在大的变革时期真正定位自身的位置是很难的,从开放时期的崇拜西洋艺术,到当代艺术,到今天回到传统立足本民族来发展,这几十年的轨迹实际就是没有秩序的轨迹,这种局面是客观。
博宝艺术家网:您的绘画语言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王晓银:绘画的表现题材无论是什么都离不开时代性,在新的时期艺术作品一定是具有新的艺术特色,有别于传统的,这种创新是很直接的,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与传统相似那就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特色,一个没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家是无法取得艺术成就的。
博宝艺术家网:如何看待以表现客观对象为第一要义的“新写实”作品?
王晓银:艺术如何发展,表象什么都离不开最初的客观事物,抛开了实物艺术创作怎么搞那是很不现实的,尤其中国的国画所要表现的内容都是具象的。借助于所要表现的物,以物传情,对于新写实实际就是一种新时期的创新。传统的水墨走向现代怎样才能不重复。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王晓银:画不尽的西域情
凤凰网文化滚动新闻> 正文
2011年08月12日 10:23
生活在别处!
法国诗人兰波一句充满美丽和生命活力的句子,让米兰·昆德拉以同名的小说使得这句话尽人皆知。
这句话到了我们的语境里,却成了一种美丽的理想生活。
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正的生活是在别处!
所以我们都曾经有过奔走异乡浪迹天涯的情结,渴望从那方异域的天空里发现更为清澈的蓝色和白得彻底的云朵、以及那飞掠而过的惊鸿和那份绿色的晶莹。此时,对远方风景的渴望和想象逐渐凝结成了内心深处的一缕缕乡愁。一幅画、一段文字、甚至一串歌谣,都有可能撩拨起那份情思的弥漫与扩散,直至将你团团包围——纠结着你的心脏、急促着你的呼吸,潮湿着你的眼角。你甚至有些贪婪的享受这样的纠结、这样的急促以及这样的潮湿。在那样一个时刻,你的灵魂完成了一次抵达异域之旅。,
身虽未至,心可抵达;魂游于此,意同此情!冬雪夏阳、日暮晨昏、成队的羊群、茫茫的戈壁、形神各异的骆驼、夕阳晕染的黄昏、满怀心事的牧羊女、彪悍如风的裕固汉子……当我的视线落在这一幅幅散发着浓郁西域风情的画面上,那股浓烈的乡愁又一次自胸腔升腾起来,直至弥散到周身每一个神经和细胞,成为对那方异域情不自禁的相思,时时牵惹午夜梦回的惆怅和想象。
年少轻狂的青春期叛逆,思维逆旅的成熟心飞跃,曾经做过多次西部戈壁之旅的计划和梦想,似乎只有在漫漫黄沙之下才能找到浪迹天涯的刻骨体验和乡愁消解。那种充满摇滚式激情和非现实想象已然随着年轮的增长逐渐成为退守现实的无奈。只是偶尔漫不经意的某个瞬间,会在一种触景伤情的状态下,陷入一种强烈的思念和惆怅,直至凝结成心底深处的一枚朱砂痣!
甘肃画家王晓银先生充满西部风情和裕固民族关注情结的绘画作品,就那样瞬间击中了我的敏感。心底深处因岁月久远和记忆拉伸而浓缩的那枚殷红朱砂,逐渐晕染开来,成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意象。心神凝集于此,只为完成一次魂游西域的心灵之旅!
王晓银作品
兴许是基于对家乡那份浓烈如酒的游子情结,王晓银先生的工笔系列,总是以暖色铺陈整个画面基调,那种明艳和绝对,总让人心生诸多诸多的不忍,不忍这些明艳如火的风景成为人类利益开发的焦点,不忍这份西域风情成为经济增长点的涉猎目标。那个时刻,人对自然界以及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总会心生敬畏——那奔跑的驼群、那静穆的羊群、那安静生长的骆驼草,以及那欢蹦的狗儿、甚至漠漠黄沙、甚至如烟落霞,使你忍不住双手合十抑或倚树而立,让这个瞬间成为记忆的永恒,抑或是一枚更加鲜活的朱砂痣!《红沙棘》中人和骆驼的安然静处以及那个望向画面之外的少女,都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和谐的意味。那目光纯净如水,连骆驼的神态都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和镇定。这是不是裕固民族在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法则中锤炼而成的气质呢?!
《戈壁旭日图》,红日映照,一红一白两个裕固少女似乎在交流着什么,而她们的两峰骆驼也似乎交头接耳,透着一种顽皮和天真。另一只骆驼则悠闲地在地上寻找着什么,小狗儿望向画外,看远方有没有更好的风景抑或是其他的异常。
《沙棘红了的时候》则是三个裕固族妙龄少女或邂逅或搭伴,沙棘果红了,她们的爱情是不是也该红了呢,女孩的心事还是说给同伴更安全吧!
《大漠吹来的风》中,风吹衣袍,人和狗的视线同向望着风来的方向,但他们的神态里却没有写满惊慌,兴许已经习惯了风卷黄沙的自然语言和形态了!
《大漠追梦》中,梦就在一老一少两个裕固女子遥远的记忆和向往里!这样鲜明的意象,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给观者以更为宽阔的纵横想象空间!
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提倡文学创作者要具备雌雄同体的大脑,亦即一个人必须兼具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柯勒律治亦曾说,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
艺术的至高境界是相互融通,绘画亦然如是!
如果以性别来比喻的话,工笔更偏重于女性柔软情愫的抒发,而写意则更贴近于男性情怀的表达。
晓银先生不仅仅局限于工笔对西域风情的描绘,他也通过写意水墨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故土的那份滚烫情怀!
《奔驼》中那些结伴奔跑的骆驼,散发着一股雄性之美,同时也从中折射出当地裕固汉子的粗犷豪放,尽管画面上没有男人,但那种气息却无处不在。驼群似乎也深谙了生活在别处的意识认同,于是向着一个又一个遥远的远方奔跑!
《欢乐戈壁行》中四个裕固男人,虽然劳作一天,但脸上却毫无倦意,反而谈兴正浓。他们是谈论畜群的长势,还是要相约饮酒?这是属于男人之间的对话,外人只能有几分猜测而已。
《草木一秋》中,落雪纷飞,一个手执羊鞭的老人,他的脸上尽管写满了年轮,但却安静祥和,没有透出沧桑的倦怠,那种安详是历经岁月风凋雨蚀之后的安静祥和!连羊群都似乎晕染着那种安详,静默中,自有一种镇定的气场!
《阳光下》中那个裕固老大娘,皱纹纵横,在阳光下写着一个女性从天真少女过渡为母亲的沧桑。这里那个小孩子可能是老人的孙子吧。尽管这里面没有儿子的意象,但儿子的目光却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目光,才能把母亲脸上的皱纹看得那样清晰。我想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王晓银先生心里可能会有很多关于母亲的回忆和画面为他提供创作的源动力!这依然是以男性视角来凸显其深沉内涵的作品!
《秋歌》中弥漫着一股秋季丰收的味道,从一个高空视角来攫住画面,那树梢上的果实,那地上安静的驼群,以及场面的和谐,让整个环境弥漫着田园牧歌的风情和意味。
其他像《裕固新娘》、《戈壁春醒》、《戈壁行》等虽然以女性为主体,但从里面少女的莞尔一笑里,从新娘含羞带怯的神态里,依然能感觉出画面之外那双男性视角注视的眼睛,将这些捕捉了去,使得这些画面有了立体空间和表达!
裕固族,作为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得到王晓银先生如此的重视,想必这个人口极少的民族精神内涵曾给了他太多太多的心灵震颤。一个人只有在同自己所刻画对象深度融合和胶着之后又跳出来,才能看得更加通透,表达得更加完整和酣畅淋漓!
在晓银先生心里,兴许裕固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醇厚善良的特质,就是是这个小小的民族得以繁衍不息并焕发新的生机的本质所在吧!
夜深人静的时候,抑或某个心定的瞬间,很愿意将目光定格在那些画面上,以此完成一次灵魂的畅游!
因为那里,也曾经是我年少时魂牵梦绕的乡愁一部分!
(文∕飞天魔女)

论文作品

播报
编辑
论文《浅谈中国人物画线的发展及意象性》发表于《美术界》2004.3期。介绍个人专版发表于2006.7期“东方美术”、 2006.4.25“金昌日报”。美术作品“高原上的笑声”收录于《甘肃美术作品集》。有近百幅作品发表于各种出版物,数十件作品被台湾、日本、韩国、中央电视台等艺术机构收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