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交流 >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深圳开展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深圳开展

时间:2016-09-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深圳开展

徐跋骋装置作品《流动美术馆》。

近日,“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展,展览主题为“交叉口·异空间”。该计划是与香港、澳门、台湾艺术机构合作的长期项目,从2008年开始,今年已是第五年。

徐冰、尹秀珍等14位艺术家参展

此次参展艺术家汇集两岸四地共计16位艺术家,包括大陆的徐冰、徐跋骋、尹秀珍、厉槟源,台湾的陈伯义、香港的黄国才等人。现场,徐冰的《地书:从点到点—(iPad版本)》吸引了很多人注意,它“表达了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和普天同文的理想”,但因为iPad版本的问题,现在作品以纸质版代替,主办方说很快就会修复。台湾艺术家林介文是一位原住民女孩,她把原住民编织的技艺运用到装置艺术中,将纸巾编织成衣物,“表达人与环境的微妙关系”。

大陆社会的改变尤其影响艺术家创作

本次交流计划主策展人冯博一对记者介绍说,以“交叉口·异空间”作为今年交流计划的展览主题,指涉艺术家在非母文化的环境的创作与当地发生联系的作品,这和以前在母文化的环境中创作出作品,再走出去举办展览,已经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大陆社会从封闭到开放后,在这一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冯博一也承认,“交叉口·异空间”也并非是一个新鲜的主题,而在策展过程中,他也越发感受到障碍的存在,“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中,已经有了较多的交流,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障碍。具体是存在于两岸四地的艺术家之间,不管是创作理念还是历史背景。”而今年也区别于往年,策展人不是“非要限定在年轻人这一范围”。

延伸讨论

台湾VS大陆:艺术家解读社会、历史的方式差异

展览之后,由李公明教授策划、主持的研讨会也进行了热烈讨论。主题为“两岸四地的艺术实践与社会转型”。

李公明以台湾艺术家陈界仁的创作为例开讲。陈界仁是中国台湾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其创作关注边缘区域充满“断裂”与“不连续”的历史与社会处境。代表作有《魂魄暴乱1900-1999》、《凌迟考——— 一张历史照片的回音》等。李公明认为:“在当代艺术和社会抗争的这个维度思考里面有很多的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引入,是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比较有用的框架。”

针对李公明的发言,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谢佩霓说:“陈界仁通过参展获得国际经验,而不是居住留学,他是很纯粹的艺术家。他针对父亲的遗物进行的创作非常动人。台湾放不下的是情感的问题,我们从情感寄托的方式来解读他。台湾艺术家跟大陆不一样的在于,我们不再用压力锅的方式回忆一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