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时间:2019-08-24  来源:中国国家收藏网——引领   作者:guifeng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成为媒体的焦点、社会的热点、学术研究的关注点,还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之一。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明确提出了非遗保护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的总要求。
       政府主导,这是非遗保护的核心要求,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成功编纂充分体现出政府在非遗保护中的主导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法规,涉及多个层级、多个方面的政府部门,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学术界、新闻媒体及各级文化机构及民间组织的积极性。

政府牵头发起编纂“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工程
       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故事、歌谣、谚语等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大多通过口传心授,具有“人在艺在,艺随人亡”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知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戏曲家张庚、音乐家吕骥等文化界专家多次呼吁,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盛世修志。从1979年起,原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先后会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相继联合发出关于编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979年)、《中国戏曲音乐集成》(1979年)、《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1979年)、《中国曲艺音乐集成》(1979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981年)、《中国戏曲志》(1983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1984年)、《中国歌谣集成》(1984年)、《中国谚语集成》(1984 年)和《中国曲艺志》(1986年)的通知。“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开始了普查、搜集、整理、编纂工作。

健全和完善“十部文艺集成志书” 的领导组织机构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从发起之日起,就被确认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陆续纳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总体规划之中。1984年,为统一领导全国艺术学科规划的制定,协调各艺术学科的发展计划,审议各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由原文化部牵头的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1987年9月改名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多年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总编委会,领导着各文艺集成志书总编辑部,指导着各省卷编辑部,进行着各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
       从1983年至1985年,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三年共召开了四次艺术学科国家重点课题项目签订《议定书》工作会议,与各省文化厅、文联陆续签订《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研究议定书》,确定了“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各省卷的管理模式,全面部署了集成、志书的普查和编纂工作。
       1986年8月,“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会议”在兰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总的发动工作基本结束,各卷本依次进入普查、编纂阶段。兰州会议明确了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审定、出版和验收工作由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1998年后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负责。
       1991年6月,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召开“全国文艺集成志书规划工作会议”,会议对“七五”计划期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并着重对“八五”计划期间编纂、出版工作进度与质量提出具体规划和要求。此次会议标志“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全面进入出版工作阶段。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总编辑部及地方编辑部曾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在编纂过程中的学术和技术问题。
       1987年至2005年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十总编辑部会议”,总结上一年工作,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工作,1992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分别召开西南、西北片区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集成志书工作座谈会,就宣传、体制、队伍、经费、质量、版权、政策、民族文学等少数民族省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谈论和磋商,统一了认识,促进了工作。
       1999年,为全面推动西藏自治区的文艺集成编纂工作,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门召开西藏文艺集成志书工作会议,制定了工作计划,以确保西藏自治区文艺集成志书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
       在编纂出版工作的不同时期,原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通过召开首发式(1993年)、百卷嘉奖会(1997 年)、《中国戏曲志》30卷全部出版座谈会(1999年)及全国性表彰大会(1988、1997、2000、2004、2009年)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激励文艺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同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三届表彰会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因为由原文化部牵头发起,工作渠道是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会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文艺家协会直接到承担文艺集成志书的省艺术研究所或省集成办公室,使集成工作得以一路畅通。
       原文化部为了保证对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的连续性,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准,于1998年4月发出《关于成立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通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成立,更好地推动了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审定和出版工作。在“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各级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全国共有50多位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担当了此项目省卷的领导组织工作。在1979年至1986年的发动阶段, 全国各省的历届文化厅长、文联主席和2000多个市、县的文化局长,都曾直接领导过此项工程的普查编纂工作。
 原文化部精心组织学术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是由中央统一规划、统一编纂的一部大型的文献资料丛书,“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是全书的根本要求。因此,在组织编纂工作中, 从中央到地方,都采用了缜密的工作程序与科学的工作方法。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分别由钟敬文、吕骥、李凌、周巍峙、马学良、吴晓邦、贾芝、孙慎、张庚、罗扬等知名文艺理论家担任主编。诸多很有学问造诣的学者任副主编,协助或主持日常编纂工作。主编分别主持了各部集成志书的编纂体例的制定,确定了书写格式的规范,指导了各集成志书各省卷的审定工作,保证了各部集成志书与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规范性。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中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志》成立有全国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归属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委会。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日常编辑机构为10个总编辑部,10个总编辑部负责对各省卷编辑工作的指导和审定工作。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成立“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省卷编辑部,各省卷编辑部具体负责本地区的资料整理、撰写、编辑和与总编辑部的联络工作。此外,还成立地区、市、县的编辑部,少数县在乡也成立了编辑组,它们主要负责资料的普查、收集、整理。
中央以及地方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提供保障
       原文化部为推动“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特地从文化事业费中拨出部分资助金对已经签订《议定书》的省卷,作为开展工作的资助,平均每省卷两万元;1985年10月,文化部给乔木、力群、并纪云上报“为统一规划全面整理出版全国民族艺术集成申请专款的报告”,希望国家财政能拨出专款, 用于抢救文化艺术遗产的资助金以及出版亏损补贴。
       1986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七部艺术
      《集成》《志》编纂费请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的通知”,通知中还强调,“艺术《集成》《志》编成经文化部审定后,由文化部统一出版,所需亏损补贴由中央财政统一予以弥补”。把“十部文艺集成志书” 的编纂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在经费上保证了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的完成。财政部也对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十分支持,拨出专款,补贴文艺集成志书出版。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稳定编纂队伍
       1987年,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工作已经在全国开展,由于从事集成志书编纂工作的同志长期脱离原岗位,并且工作性质已发生变化,所以,给他们的专业职务评审和聘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987年9月3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部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递交了《关于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评聘专业职务问题的几点意见》。对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的专业职务评审和聘任问题, 希望原单位积极受理,认真评审,并对具备任职资格者予以聘任。文化部非常重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评聘专业职务的问题,并与当月 26日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下发《关于转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评聘专业职务问题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同年10月,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艺集成志书编辑部、艺术研究所下发
      《关于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技术职称评定等诺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
      《关于转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评聘专业职务问题的几点意见>的通知》的思路解决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技术职称评定问。
       技术职称问题的解决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了队伍,保证了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

 
各文化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动员民间力量
       在“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编纂过程中,为了达到资料收集工作的全面性,中央要求各地深入普查、全面收集各门类基础资料。于是各省卷编委会、编辑部发动地方资料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资料普查工作。他们以县为单位,深入到田间地头、乡村城镇,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人员为了搞清一个剧种,记录一个曲谱或舞种,不惜拔山涉水,深入不毛之地;为了能获得一份难得的资料,不计个人得失, 肯于牺牲个人利益。很多濒于散失的宝贵资料,正是由于他们的抢救工作,才能重新变为我们宝贵的无形资产。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出版过程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是一项旨在对全国民族民间文艺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出版、研究、利用的系统工程,把流传于民间的无形的文化资源变成有形的文化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艺最具代表性的文献,被誉为修筑中华民族文化长城的宏伟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成功编纂出版,是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保护工程的成功案例,将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产生深远而独特的影响。
       作者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guifeng